寶欣部落格

健康養生

顱內出血怎么治療 顱內出血治療辦法

2019-09-04 健康養生 1067

  顱內出血(intracerebral hemorrhage,縮寫:ICH )是指腦中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,因此由血管獲得血液的腦細胞受到破壞的同時,由于出血壓迫周圍的神經組織而引起障礙。那么顱內出血怎么治療呢?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。

  顱內出血癥狀

  出現昏迷、心跳、血壓、呼吸不穩

  人的心跳、呼吸、血壓、脈搏等生命中樞都在腦干,腦干出血會壓迫生命中樞。

  出血點的不同視情況而定會影響到惡心,嘔吐,腹瀉等癥狀,其中嘔吐最為嚴重。

  如果出血點不大,先觀察48小時,并及時做ct復查,或者做腰穿檢查腦脊液中是否有紅血球,確認出血吸收情況。

  顱內出血怎么治療?

  顱內出血需要去醫院外科檢查確診,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看出血量的多少,決定治療應該采取的措施,如果出血量較少,人體可以自行吸收,如果出血量比較多超過顱內能夠承受的壓力,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。

  1、常見病因是高血壓合并小動脈硬化,微動脈瘤或者微血管瘤,其他包括腦血管畸形、腦膜動靜脈畸形、淀粉樣腦血管病、囊性血管瘤、顱內靜脈血栓形成、特異性動脈炎、真菌性動脈炎,煙霧病和動脈解剖變異、血管炎、瘤卒中等。

  此外,血液因素有抗凝,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療,嗜血桿菌感染,白血病,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癥以及顱內腫瘤、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經興奮藥物等。

  用力過猛、氣候變化、不良嗜好(吸煙、酗酒、食鹽過多,體重過重)、血壓波動、情緒激動、過度勞累等為誘發因素。

  2、高血壓性腦出血常發生于50~70歲,男性略多,冬春季易發,通常在活動和情緒激動時發病,出血前多無預兆,半數患者出現頭痛并很劇烈,常見嘔吐,出血后血壓明顯升高,臨床癥狀常在數分鐘至數小時達到高峰,臨床癥狀體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異,基底核,丘腦與內囊出血引起輕偏癱是常見的早期癥狀;少數病例出現癇性發作,常為局灶性;重癥者迅速轉入意識模糊或昏迷。

  3、治療原則為安靜臥床、脫水降顱壓、調整血壓、防止繼續出血、加強護理維持生命功能。防治并發癥,以挽救生命,降低死亡率、殘疾率,減少復發。

  4、保持呼吸道通暢,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。必要時及時行氣管插管或切開術;有意識障礙、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~48小時,必要時應排空胃內容物。

  5、水、電解質平衡和營養,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+500ml計算,如有高熱、多汗、嘔吐,維持中心靜脈壓在5~12mmHg水平。注意防止水電解質紊亂,以免加重腦水腫。每日補鈉、補鉀、糖類、補充熱量,必要時給脂肪乳劑注射液(脂肪乳)、人血白蛋白、氨基酸或能量合劑等。

  6、注重防止并發癥的發生。常見的并發癥有褥瘡、尿路感染、肺炎、肢體畸形、皮膚燙傷等,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精心護理,防止并發癥的發生。

  7、堅持進行康復訓練。腦溢血后遺癥的患者的主要表現一般是肢體癱瘓、語言和智能障礙,因此應堅持進行康復訓練,防止病人肌肉發生廢用性萎縮和關節強直。語言和智能的訓練也一樣。

  以上就是關于顱內出血怎么治療的相關資料,希望能夠幫助到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