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欣部落格

熱門資訊

藏歷年(藏族)

2019-09-01 熱門資訊 1441
藏歷年(藏族) 草地藏民節,有的稱為藏歷年,是藏族牧民的傳統節日, 相當于漢族人民的春節,每年農歷正月初舉行,為期一個星期 左右。

節日前,每家每戶都要打掃衛生,并按照當地藏族人民的 習慣,在太陽快要下山時,將污水、腦物一律往西邊倒掉,表 示讓一切不利于人們身體健康的東西隨日落而消失。然后各家 釀青棵酒、做油餅、奶餅,準備血腸、肉腸、鮮奶子和手扒肉 等節日食品。大年初一,家家戶戶的女主人必須在天剛朦朦亮 起床,帶上水桶到河邊、井池背水、背口來的水里,要放一些 鮮奶子,再用這種水給全家人洗臉洗手。梳洗完畢,大家興致 勃勃地玩“龍燈”,燒柏香,祝愿當年水草豐茂,牲畜肥壯。接著全家聚餐。飯前,每人必須先吃點糍耙面,表示自己是吃糍 粑的人,不忘祖宗。 節日頭三天,村寨里的人一般不外出,大家聚集在一起觀 看“跳神”。“跳神”是一種具有宗教色彩的舞蹈,參加者頭帶面具,身穿法衣,在鐃、鈸、鑼、鼓、海螺的伴奏下,跳一陣, 休息一會,又跳一陣,直至跳完。另外男女青年則歡天喜地隨 著鑼鼓、笛子、二胡等樂器的節拍歌舞。三天后,人們扶老攜 幼,走村串寨,彼此登門祝賀節日。

按照當地傳統習慣,節日期間,姑娘們和大嫂經常成群結伴“搶”男子們東西吃,男人們不會表示任何不滿和反對。有的村寨青壯年還開展“奔牛”活動。比賽時,兩人相距兩米左右, 拉一條牦牛繩,中間作一個標記,誰將對方拉過標記線為勝。 在拉的過程中,兩人相持三分鐘時,休息一分鐘再拉,三局兩 方勝。夜間,青年男女多聚集在村頭寨外唱歌跳舞。

拉薩地區的藏族人民從藏歷十二月份就作過年準備,這時家家戶戶開始在盆中浸泡青稞種子。藏歷初一那天,要將長到一二寸的青稞幼苗,擺于佛龕茶幾之上,預祝新的一年豐收吉祥。從十二月中旬開始,家家戶戶準備酥油和白面,并陸續炸卡賽(果子),卡賽種類很多,有耳朵狀的“苦過”,有長方形的“那夏”,有勺子形的“賓賓斗豆”,有圓盆狀的“不魯”,有大麻花似的“木凍”等。

新年前夕,每家每戶都要準備“切瑪”,用木料制作,外面繪有各種花紋圖案的五谷斗。斗里面一半裝炒熟的麥粒和蠶豆,一半裝糌粑面和人參果,斗上面插青稞穗,點綴一些小塊酥油。有的人家還用酥油雕塑一個彩色羊頭,藏語稱為“隆過”。“切瑪”主要標志過去一年來的好收成,預祝新的一年風調雨順,五谷豐盈。

藏歷十二月二十八、二十九,家家戶戶要把庭院打掃得干干凈凈,屋里鋪上新卡墊,貼上新年畫,二十九日晚飯前,要在打掃干凈的灶房正中墻上,用糌粑粉撒上“八吉祥徽”在大門上用石灰、白油漆或糌粑畫象征吉祥,永恒的“十”或表示太陽和月亮的圖案,或模擬描畫青稞麥穗,有的人家還在房梁上畫很多白粉點,表示人丁興旺,糧食滿倉。晚上,各家要在櫥柜或桌子上擺滿“卡賽”,還要吃面圪瘩,藏語叫“古突”。古突是按日期命名的,古即“九”表示二十九,“突”是面糊羹的意思。人們有意地在這些面圪瘩里放各種東西,如白石子、羊毛、辣椒等,當有人吃到這些東西時,引起哄堂大笑,給節日之夜增加了歡樂的氣氛。

藏歷初一,新年的第一天,早上第一件事,就是各家到河邊背回第一桶水-吉祥水。之后,全家上下換上新衣,按老少輩分坐下,然后吃用人參果、酥油、糖做的米飯,即吉祥飯。飯后長輩端來五谷斗,每人依次抓上幾粒,向天上撒表示祭神,然后拈一點放進嘴里。這時長輩祝大家“扎西德勒”(吉祥如意),晚輩們回賀“祝您身體健康,永遠幸福”,然后喝熬好的“觀顛”。即在青稞酒里放少許的青稞面而熬成的面糊羹,在里面還放一些人參果、奶渣等。接著相互敬酒敬茶,這一天各家不出門。

初二開始,親朋好友彼此走訪,拜年祝賀,持續三、五天。客人們進門道一聲“扎西德勒”,主人立即迎上回敬一聲“扎西德勒”,有的還贈送哈達,然后賓主一起進入室內,坐在嶄新的卡墊上,主人端來“切瑪”。客人依次拈點糌粑面撒向空中,祈敬天神、地神等,之后拈一點放在嘴里,緊接著,主人提著盛滿青稞酒的壺,拿著酒碗,笑盈盈地走來,請客人喝酒,為尊重主人,必須三口一杯。如果喝不完,好客的主人則委托親戚好友唱歌勸酒,歌聲一落,客人一定要一飲而盡。

藏歷新年期間,在廣場或空曠的草地上,男子身穿各色藏袍,婦女戴上耳環、寶石等首飾,大家圍成圓圈跳鍋莊舞、弦子舞。在六弦琴、鈸、鑼等樂器的伴奏下,手拉手,人挨人地踏地為節,歡歌而和,孩子們則燃放鞭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