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欣部落格

熱門資訊

春聯的前生今世

2019-09-01 熱門資訊 1822
春聯的前生今世 [img]uploadpic/20072/200721448527161.jpg[/img]

春聯,起源于桃符。"桃符",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。據《后漢書、禮儀志》說,桃符長六寸,寬三寸,桃木板上書"神荼"、"郁壘"二神。"正月一日,造桃符著戶,名仙木,百鬼所畏。"所以,清代《燕京時歲記》上說:"春聯者,即桃符也。"

五代時,西蜀的宮廷里,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。據《宋史、蜀世家》說:后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,"以其非工,自命筆題云:``新年納余慶,嘉節號長春``",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。直到宋代,春聯仍稱"桃符"。王安石的詩中就有"千門萬戶幢幢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"之句。宋代,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,叫"春貼紙"。

明代,桃符才改稱"春聯"。明代陳云瞻《簪云樓雜話》中載:"春聯之設,自明太祖始。帝都金陵,除夕前忽傳旨: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。"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,觀賞笑樂,他還親自題春聯。他經過一戶人家,見門上不曾貼春聯,便去詢問,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,還未請人代寫。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"雙手劈開生死路,一刀割斷是非根"的春聯。聯意貼切、幽默。經明太祖這一提倡,此后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,一直流傳至今。

[img]uploadpic/20072/200721448738817.jpg[/img]

中國人的大節——春節——快到了!

為了歡度春節,許多人按中國傳統習俗,忙于辦“年貨”,除了傳統的準備——衣食住行娛樂的準備、探親訪友的準備——之外,還有時尚的準備——制定在春節黃金周長假中的旅游計劃。

傳統的準備中,除了物質生活方面的準備外,還有精神生活方面的準備。精神生活方面

的準備,如今也與時俱進了,十分豐富多彩,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成果,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果,體現出改革開放之后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精華的成果,體現出我國21世紀全面建設小康和諧社會的和平崛起新面貌新姿態。這其中,最普遍的是不忘貼春聯、貼年畫的準備。

春節貼春聯,是最普遍的大眾文化生活。所貼春聯,或購買,或自書,或單位團體親朋好友贈送。自書的聯語,有自撰的,也有參考傳統春聯編改成的,更多的是選取他人所撰的——聯書中的,報刊雜志上的,見他人歷年所貼春聯抄錄于自己本子上的。

春聯,是對聯的一種。“對”,成熟于唐朝律詩之興,而“聯”,則始于五代時過年懸掛桃符上的題詞。真正的第一副“春聯”,則是五代后蜀未歸宋之前一年(公元964年),后蜀主孟昶自題桃符詞“新年納余慶,嘉節賀長春”。

春聯既有悠久的歷史,保存于文檔、圖書、報刊、雜志、網頁中的春聯詞,自然不少;人們歷年親見張貼于門、窗、柱的,自然也不少。長期以來,不僅張貼春聯形成為一種風俗習慣,而且,欣賞、品評春聯也形成為一種風俗習慣,形成為中國人美學觀的一種體現,形成為中國人人文意識的一種體現。

傳統春聯的內容,極為豐富多彩,包羅萬象,要分類細說,幾乎無法說清說盡;但主要是迎春接福,體現“一年之計在于春”的規律,表達人們在新一年的愿望、希望,甚至于包涵實現大理想的小目標或原則、策略。

新春即刻降臨大地,人們都想有新的作為,獲新的氣象,得新的利益;貼上春聯,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、希望,是無可非議的。春聯促進社會進步,功勞不小!輕率隨意說春聯突出體現了人們愛聽好話的劣根性,是不妥的。

我們可喜的看到,春聯的形式和內容,大都與時俱進,有所創新。但有些春聯,形式是更新了,卻走向了豪華浪費,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公意不合拍;有些春聯的內容,不是與時俱進,而是與時背道。

有些春聯的內容,用今天科學發展觀來看,不合科學精神。有封建迷信成分的不齒說;錯別字、隨意簡化字、廢棄異體字、古僻已不用字,屢見不鮮,這樣面向公眾,影響不好,是顯而易見的,是不言自明的,也不在此去多說;就說類似“人有多大膽,地有多大產”的自以為壯志凌云、自詡超人的春聯,寫著妄語、誑語、囈語,也曾不罕看到。還有的春聯,鼓吹“斗爭哲學”過了頭,表達“與天斗,其樂無窮;與地斗,其樂無窮;與人斗,其樂無窮”的詞語用過了頭,給人的感覺是殺氣騰騰。等等。

貼春聯,自然該遵紀守法,還該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,其中包涵了科學精神要求,務實求真要求。大話、虛話、夢話不要說,要做老實人、做老實事、說老實話、貼老實聯,謙虛謹慎、戒驕戒躁、艱苦樸素、勤儉節約比較好。

頁碼1 2 3